和弦是多聲部音樂里面最小的基本元素;而在即興伴奏中所運用的和弦總是依托于某種形式的載體出現(xiàn),同時它也無可避免地與相關的調式調性相聯(lián)系。因此和弦、織體、調式調性這幾大元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它們是即興伴奏鍵盤硬性技術中所要練習的核心組成部分。
1 和弦
即興伴奏中,首先要求伴奏者對于和弦在鍵盤上的位置十分的熟練,其中各個調的正三和弦(在調的I、IV、V級上形成的三和弦)是首先必須要求掌握的。因為在即興伴奏中I-IV-V的進行是最基礎的和聲功能進行,它們是確定調性的最基本的途徑,在任何一個調里面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那么各類和弦按照和自不同的使用情況,大致可能分為三類:
a.常用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屬七和弦;
b.不常用和弦: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半減七和弦、增三和弦;
c.極少用和弦:減三和弦、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以上和弦由于其縱向結構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音響色彩個性。就如同是繪畫色彩中的冷色調與暖色調的區(qū)別。按其色彩不同和弦又可以分為:
a.明亮色彩:大三和弦、屬七和弦、大七和弦、增三和弦、增大七和弦;
b.暗淡色彩:小三和弦、減三和弦、小七和弦、減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根據和弦音響的協(xié)和性,和弦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a.協(xié)和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b.比較不協(xié)和弦:減三和弦、增三和弦、半減七和弦、減七和弦;
c.不協(xié)和和弦: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
每個和弦還有不同的位置變化,其中三和弦有原位及兩個轉位,七和弦有原位及三個轉位。隨著和弦的位置變化,同一和弦在音區(qū)上也引起了變化,并且就影響到和弦的穩(wěn)定性:
a.三和弦及七和弦原位:比較穩(wěn)定;
b.三和弦和一轉位及七和弦第一、第二轉位:較富于流動感; c.三和弦第二轉位及七和弦第三轉位:比較不穩(wěn)定。
在和弦的彈奏過程中,我們還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種手型框架感覺,這是一種固定的手指伸張控制感覺。這是針對于整個和弦體系而言,而并不是專指單個和弦。
例如,在鍵盤上彈奏所有c自然大調的三和弦(以柱式和弦音型為例)。因為和弦各音都是在白鍵上彈奏,那么相同音型、相同原位或轉位的和弦在彈奏時一樣的。由此,我們在彈奏的過程中,首先可以熟練地將某單個和弦在鍵盤上的位置和這個和弦在彈奏時的手型練熟,如果能將這種固定的感覺擴展開來,舉一反三地運用到其他的分解和弦織體、琶音等音型的訓練和彈奏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興彈奏的思維與動作都是一種在瞬間發(fā)生的快速行為,執(zhí)行頭腦指令的動作既要靈敏也要準確。這就要求在訓練和弦的硬性鍵盤技術,是要側重練就出一種又快又準的硬功夫。這一點在平時應著重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