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孩子教育的注重,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視線移到孩子興趣的培養。學琴成了一些少年、兒童的“必修課”,而關系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們很是緊張擔憂。那么,學鋼琴的孩子骨齡會不會超前呢?
目前,最簡單和直觀的方法就是測骨齡。通過拍攝兒童左手手腕的X光片,得到骨齡平片,然后根據國際評估標準的方法,結合中國兒童生長發育的趨勢,總評估。
有家長就質疑了:“現在學樂器的孩子那么多,雙手活動也是那么多,這會不會影響骨齡的測量結果呀?這么說來,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孩子單純靠骨齡測量還不準確了?”
彈琴的孩子骨齡要高于同齡人,有關醫院解釋最好要半年復查一次。因為學樂器(像彈鋼琴、古箏、琵琶等),雙手活動比其它孩子多的話,骨齡的測量結果和實際是有偏差的,一般會比同齡人稍微大一些。如果測量出來和實際年齡相差一歲,那么都是屬于正常范圍的。
為了彌補單次骨齡測量帶來的不準確性,有關醫院還是建議,學樂器的孩子能定期復查,半年之后再測量一次。如果增長的速度出現異常,那就要考慮樂器之外的因素了。
如果大半年的時間里,孩子復查后測量的骨齡長了2歲,個子卻長了幾厘米,這種發育的速度是不對的。
長個子是有兩個飛躍期
第一:初中以后基本定型
在生長發育門診中,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身高問題。孩子的飛躍期一個是3歲以前,最多一年長25厘米。還有一個是青春發育期,男孩在9~14歲,每年長8~10厘米,十八九達到終身高,女孩在8~13歲,每年轉給你7~9厘米,十五六歲達到終身高,一旦錯過,想要長高就難了。
所以,在這兩個時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最好每月給孩子量一量,稱稱體重。不過也有孩子發育比較吃一點,甚至到了高中時,還飛速長個子的情況,這主要是他的骨骼發育的比較吧遲,閉合的比較遲。
如果孩子的身高在班里的排名倒數的話,保險起見還是去做個骨齡測試。
上一篇:讓“鋼琴”說中國話
下一篇:?即興伴奏訓練的中心環節——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