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彈鋼琴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慢練、快練、變節奏練習、分解練習等等,那么這里有個不為大家所熟悉的方法:
貼鍵演奏法的基礎思想是從手指和琴鍵的互動上建立手指運動的概念,蓋因傳統的高抬指演奏法對于下鍵深度、速度的變化天然地缺乏足夠細致的控制,而這些變化恰恰是機械運動上決定彈奏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手指和琴鍵的互動上建立手指運動的概念會更加踏實,控制也會更加豐富。
貼鍵演奏法的關鍵感知點在手指的向下壓力和琴鍵的向上彈力的平衡點上。一般這個平衡點都有一點鍵深。在這個平衡點,輕輕的一點壓力變化都可以使得琴鍵出現晃動,從而找到琴鍵隨手指活動而活動、好像長在手指上一樣的感覺。在滑板運動中,能見到滑板手在跳起的時候滑板依然能好像長在腳上一樣跟著往上跳,用的也是這樣的原理(雖然滑板向上的彈力是通過滑板手起跳的向下施壓得到的,而不像琴鍵的彈力是機械自身所具備的)。
至于第一關節的癟,那不是擠按出來的,而是在找到這個平衡點之后,可以在保持第二關節位置的情況下適當給琴鍵的彈力讓路,松弛的一關節就會看上去癟了一下,但這并不是死用勁。這種活動方式有兩方面用處,第一是平滑手的橫向運動,不然絕對不癟的第一關節會經常迫使手做圓周運動來過渡到下一個彈奏的手指,運動上造成不便。另一種用處是為了緩沖手指的力頭,以柔和音色。
月光三用指腹跑動主要是為了減少琴鍵反彈的時間,當使用指腹的時候,只有一關節在向下施壓,琴鍵的彈力要抵抗就更容易;指尖則經常要從手臂和手掌傳力,琴鍵的抵抗難得多,常常要讓手指自己迅速拔起才足夠快。這樣說來月光三用指腹是快得多的。而實際效果好不好要看聲音的要求是怎樣的,而這要討論的細節就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