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節方面不完善的地方(拍節、音符):慢練+體會是原則。 不管是搶拍還是拖沓,亦或是錯音碰音吞音夠不著音,大多是指力不夠筋兒沒拉開這些基本功的鍋。而經常處理不好的細節大多是曲目難點所在以及自己技巧上薄弱的部分。因此要重視那些可以被繼續打磨的細節 慢練的本質其實就是機械性的肌肉訓練。鋼琴,一天兩天三天甚至一周不練,手指靈活度與肌肉飽滿度都會指數倍遞減,且還要減去每次因故斷琴后恢復手指機能的時間成本。每天利用碎片化時間練琴效果不如固定時間的連續練習,一個月細水長流不如短期內集中攻克。慢練的速度以能夠清晰表現音符為宜,一個地方每次心里默念10遍到20遍,最遲一周曲子絕對會出現質變。
2、在自己最快的手速能夠cover曲目正常速度時,才有在正常速度保證演奏質量的可能。也就是說,當手速‘油’過原速時,在表現原速的曲目時才會‘油’的更有質量,即更注重藝術表現力。而拼手速也屬于基本功的一種練習方法。手指活動開之后也不妨嘗試一下自己手速能不能再上個level。
3、藝術表現。不同演奏家的處理會有很多帶個人特點的地方,建議學碟以最按規矩來的版本為基礎,甄別并選擇性地加入他人的處理亮點。總之就是,風格你喜歡就好,只要不太離譜。比如說拉赫的g小調前奏曲,雞心版本的曲速就適合打雞血,不建議常聽
4、還可以錄音,確實可以幫助聽出來毛病。長期來考慮,還可以錄像,檢查自己演奏時的儀態,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比如彈奏時駝背,椅子高低問題,面部表情會不會太僵硬等等……
上一篇:彈琴為何會變“油”
下一篇:不被熟知的鋼琴彈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