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索奈克會告訴你: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朋友開的培訓學校里看到了一架原裝的歐洲鋼琴。說偶然是因為到那里原本是想找找好看的雅馬哈仿古琴,結果剛一到就被朋友拉進一個小教室,看到了這架琴。這是一架1972年捷克出產的鋼琴,深紫紅色,上了清漆,外形上最大的特點在于雖是立式琴,但卻像三角琴一樣能把琴蓋側著支起來,所以盡管只有一米零八的高度,還是感覺非常大氣,再配上老虎腿,歐式古典味道十足,十分抓人。朋友說這是他在捷克大使館調琴時用一架二手雅馬哈換來的。牌子不怎么有名,說不定現在都沒有了。
或許經歷過歲月的東西總能讓人產生一種獨特的感覺。這琴談不上漂亮,但當我盯著它時,感覺它好像要說話。的確,一架早我10年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鋼琴,從捷克到中國,也許已經多次易主。泛黃的琴鍵證明它比我更了解莫扎特的辛酸、貝多芬的糾結、舒曼的浪漫。或許N年前它的主人是一個大學教授?一個鄉村音樂老師?又或者是一位失明的少女,喜歡在窗前用它彈德彪西的月光……而現在,它在北京一個鋼琴培訓學校里,讓孩子們彈湯普森、拜厄或者車爾尼,今天又和我相遇。它的故事一定很多,也許它的過去很輝煌,也可能它經歷過挫折,被人疼愛過又拋棄過……但是此時此刻它靜靜地立在角落里,你看不到高傲,看不到失落,更看不到滿不在乎。你能看到的只有期待,期待有人來演奏它,仿佛它會把那些關于歲月的故事伴著音樂講給人們聽。朋友說這是學校里最受歡迎的琴,小朋友們都喜歡它。我想,孩子們能夠感受到一些神奇的力量,這使他們能夠自覺地抵觸某些東西,親近某些東西。于是,我更相信這是架好琴。
好琴一定有好的聲音,我坐下彈了一首莫扎特的奏鳴曲。琴的音色非常獨特,沒有中國琴那么楞,沒有美國琴那么亮,也沒有日本琴那么潤。那是一種干凈清麗,但絲毫不顯稚嫩與單薄的聲音。像一個堅持練聲的歌唱家步入中老年后發出的聲音,柔而不綿,脆而不尖。用它演奏莫扎特再合適不過。
最讓人回味的是這琴的觸鍵感覺。可能是角度設計的緣故,琴鍵的回彈感很棒,始終貼著我的手指,好像我捏住了音符,再一個個把他們放出來似的。想到了傳說中的人琴合一,當然我到不了這個境界,但是我相信它一定能。
早就聽說過,進口琴的壽命普遍長于國產琴。國產琴的壽命在50年左右,20年到30年是最佳狀態期。日本或歐洲琴的壽命在100年左右,50年到80年時是最佳狀態期。所以這架琴也許正處于或者正在走向自己的最佳狀態。想到此我還真有點羨慕它,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生活歷練,迎來長達30年的最佳狀態期,絕對不枉此生了。
朋友說這架琴是他最得意的藏品,曾有人出價兩萬元他都沒有轉手。盡管我也有意收藏它,但想了想還是沒有開口。君子不奪人所愛,好東西也不一定非要占有。和它合個影,默默許個愿:希望20年后,進入最佳狀態的我和還處于最佳狀態的它能夠再次合作,互訴生命感悟。
上一篇:定制鋼琴成高端新方向
下一篇:初學鋼琴該選擇什么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