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索奈克會告訴你:
1、級別不重要;
很多人一提到彈鋼琴的,首先一句話就是問“幾級啊?”還有的人覺得9級的人一定比8級的水平高。與其問這些還不如問“跟誰學的”和“從幾歲學的”。
因為業余4級程度的人練兩個月也能彈熟6級的曲子,所以級別只能說明擁有這級別的人曾經彈熟練過這些曲子。這個和英語的級別是完全不一樣的,英語的4級到6級差別挺大,但鋼琴的4級到6級相差太小了。
要明白以下幾點:
(1)不要把過多時間用在只練考級曲子,這樣容易“偏食”。
(2)考級只是通過給自己定目標來勉勵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3)不要僅僅為了考級而練琴。既然國內文化課教育已經是應試教育了,所以請盡量別讓鋼琴教育變成“應級教育”
。一個真正把彈琴當成享受的人是不會在乎自己有沒有幾級證書的。所以一切都應該從興趣出發,熱愛音樂的不考也無妨,不熱愛音樂的考了也白考。
2、難度不重要;
很多國外的老師認為“中國孩子技巧夠,但缺音樂。”許多聽眾與其說是聽演奏,不如說是看雜耍更恰當。在他們眼中只有力度和速度,而情緒、色彩、對比等卻全然不知。
也有很多琴友認為自己彈到《李斯特》和《肖練》、或者《拉2》等等,就認為自己一定到了相當專業的高度,實際并非一定如此。不否認技巧的重要性,但要想想,比如“這首曲子我能彈熟,李云迪也能彈熟,但為什么人家彈這能得肖邦賽冠軍,而我練得再熟也不能?差在哪里?”
音樂注重的是表達情感,而不是單純的把曲子彈熟練就行,更不是單純的炫技。既然到了這個程度,那么單單把譜面上所有的表情處理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這個階段的曲子要求演奏者需要有一定的樂感積累和大量基本功的訓練做基礎才行。
彈鋼琴要求的不是和上網聊QQ打字一樣不出錯就行。正式演出時,哪怕錯幾個音,但只要情緒飽滿的小曲子就遠勝過沒錯音但缺乏感染力的大曲子。
3、時間不重要;
有些琴友總以為每天悶在琴房里硬練的時間越長越好,其實不然。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琴房悶足10個小時就一定能成為鋼琴演奏家的。音樂需要一定的內涵,其靈魂就是演奏者豐富感情積淀的一種宣泄。每天單純的硬練,哪怕練法很正確,最多也只是在純粹的練技巧,而并不能對“音樂”有太大幫助。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李云迪在德國進修時每天的時間安排。他每天練4小時琴,其余時間散步、看書、和別人交流學習、偶爾也上上網。而只一味的跟人家拼時間、硬練、就無疑于“題海戰術”。
4、學校和學歷不重要;
無論在哪,都是每周一次專業課,其他絕大部分時間都要自己勤奮努力地鉆研。如果想真正投身在這個事業里,就需要每天腦子里裝的都是它,要對它絕對專一才行。
學院畢業的不都是音樂家,普通學校出來的也不全是業余的。要端正學音樂的態度,熱愛、天賦、勤奮這些才最重要,盲目追求名校沒意義。所以關鍵還是看主觀,而不是看客觀;要看個人,而不是看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