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索奈克會告訴你:
在任何一個人流量聚集的地方都容易產生商家的聚集,這樣產生的一套生態系統通常會很穩定和高效,就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人多的地方就會產生商圈,因為人一聚集就會產生諸多軟性、硬性的需求,這些需求帶給商家的就是利潤的富礦。
比如在一些城市圍繞著地鐵站就會有一套很完善的商圈系統,諸如食品、服飾等小商家會聚集,地鐵的主要人群是公司白領,所以這些商家的定位也是白領消費人群,提供的服務多是小而精,在這樣的生態系統中產生不了聲名赫赫的大企業,但是卻會有很多商家能夠獲得不錯的利潤,也是屬于典型的餓不死,長不大類型。
學校也是屬于固定類型人群的集聚,這個完整的社區系統里面會產生一些剛性的需求,比如文具、食品,玩樂以及琴行等,琴行在學校這個商圈系統中聚集的優勢顯而易見,不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學,都是琴行樂器最顯著的消費群體,當然隨著白領文化的發達,在某些城市,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是琴行的客戶源,只不過,現在真正能把白領這一塊富礦發掘出來的琴行實在是太少了,所以,琴行最顯著的商圈生態還是學校。
商圈琴行與琴行一條街的區別
不過,正是因為商圈琴行的優勢太明顯,每個人都看得到,因此也導致了琴行更容易扎堆,這里我們把一些地方的 琴行一條街和學校周邊聚集的琴行區別開來,琴行一條街只是琴行的產業集群,屬于抱團經營產生的規模優勢,而商圈中的琴行經營就不一樣,他是先有了市場,然后才有了商家,琴行一條街是屬于先有了商家,然后再培育的市場,二者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商圈琴行和琴行一條街會存在相同的問題:同質化競爭嚴重。在廈門市就有圍繞著學校周邊聚集著六家琴行的情況,這很明顯會擠壓每一家琴行的生存空間,所以在鋼琴市場發達的廈門市場,某知名品牌的年銷售量也不過兩百有余,至于培訓,幾乎是均勻分布在這幾家琴行中。
而大學商圈最明顯的是圍繞在音樂院校的周邊,典型的成都四川音樂學院,國內大部分品牌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身影,還有濟南地區,圍繞在山東藝術學院還有山東大學,聚集了濟南絕大部分的知名琴行。不過跟成都地區不一樣的是,濟南地區還是以零售為主,而成都則輻射了整個四川,因此,琴行的銷量上來說,二者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商圈琴行大不了?
而接下來就需要談到商圈琴行的一些限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惰性思維,如果不是因為有批發的便利,大多數商圈內的琴行規模都比較有限,少有全國范圍知名的大琴行。筆者把這理解為,把琴行建立在某一個商圈內,那么經營者的著眼點肯定就是在這一關圈子里經營好,這樣會導致經營者的高度上不去,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個圈子中。
而有一些琴行沒有商圈的便利,因此目光就只能放得更長遠,去爭奪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市場,反而最終能夠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可謂是成也商圈,敗也商圈。
綜上,排除商圈琴行的便利性條件不說,面臨的主要限制就是兩個,一個是同質化的競爭,另一個就是偏安一隅的思維僵局。這也是一些商圈琴行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如果野心足夠大,那么就該思考一下,選擇在一個商圈中生存或許就會磨掉自己的銳氣,琴行的競爭力肯定不是安逸的環境培養 的,而是殘酷的競爭磨練出來的。
不過如果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考慮,在商圈中經營也是最簡單和最容易預見的一種經營模式,市場和未來對于經營者來說心里都會有譜,風險性也會小很多,宣傳難度也低,或許更多經營者的想法其實并沒有想要做出多大的規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好?只不過這求大的思維或者偏安的思維哪一種都不能說是錯誤的,都有其可取性,所以這個問題就讓琴行老板們自己去想,筆者就不下結論了。
上一篇:琴行的創業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