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琴行都發出了?現在琴行不好作?的聲音。大家普遍認為,現在市場上的樂器銷售量呈總體上升趨勢,但是由于琴行越開越多,所以各自的利潤變薄了。那么 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琴行老板發出了?現在琴行不好作?的聲音呢?
第一:市場保護
幾乎所有的琴行都面臨缺乏廠家市場保護問題。相當多的琴行在辛苦經營、拓展市場之后,無法得到相當的利潤。比如一家日本廠商,對經銷商采取?現款現貨?的供貨方式,該廠商給經銷商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當今廠商普遍鋪貨)。由于該廠商是國際知名品牌,經銷商們也就都接受了它的做法。但是該廠商在市場保護方面沒有什么措施,經銷商跨地區串貨的現象非常嚴重,價格壓得厲害。該廠商為了要完成每年增長的業務量,對這一現象毫不過問,造成了經銷商經銷該品牌基本?不賺錢?的局面。國內某些大廠家也存在這一問題,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企業賺錢,琴行無利?的局面。
第二:價格、利潤
有市場就有商戰,范圍內的琴行基本上都會卷入,無論它們是同城還是異地,同名或有關聯的琴行自然就是聯盟。商戰的核心內容是利潤,表現形式最直觀的是價格。基本上所有的琴行老板都說?價格戰最終沒有什么意義?,卻又沒有一家琴行不在做著價格上的較量。這種較量一部分是主動的:杭州的一些琴行,直接印制宣傳品,上列其它琴行主營的樂器品牌、型號和價格(當然,這些?價格?無疑又是一種攻擊他人的手段);這種較量還有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一位經理說,現在琴行多了,大家都做門面,價格就透明了,另外?游擊隊?可以直接上學校做推廣,沒有門面,價格就低。價格戰造成許多種類的樂器市場低糜,一把電吉他賺幾十塊錢已經是全國的?秘密?。一位經理甚至說:?現在的琴行都是老師開的,膽子最小,破壞性最強。批發他10000塊,讓他賣13000塊,他10100塊就賣,他不考慮這是一個商業行為。?
隨著市場的發展,一些琴行壯大起來,但是如何?擴張?的問題又擺在了面前——并不是所有的琴行都能從個體戶發展成為正規企業。?擴張?的方式一般是開分店或加盟店。一些商家認為,加盟店開得多,對前幾年的發展,從?量?來說肯定有好處,慢慢地就沒有太大的用意了。加盟店先開始是一棵小樹依靠一棵大樹,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市場、有了靈活性,自己也可以把握進貨渠道,大部分的商品在自己操作。如果加盟店從被加盟店進貨的量不多,被加盟店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此時的加盟無非是形式上的,被加盟店就成了空架子。一位曾開過數家分店的琴行經理說:?那些分店慢慢地不賣我的牌子了,2002年我徹底放權了。?
面對市場的種種現狀,不少想在樂器零售行業淘金的人,開始裹足不前。但回顧近20年來樂器零售市場,正是在這一片?現在琴行不好作?的吶喊聲中,全國出現了許多讓人矚目的琴行。它們有的擁有了數十家連鎖店,有的推廣了自己的品牌產品,有的小店大利潤,……它們是如何成勢的呢?
第四:市場保護 人才流失
還有一個深層的痛埋藏在琴行老板的心底,那就是?人才流失?。曾經的銷售主力、技術能手、財務經理、教務老師,甚至分店店長、合伙人一瞬間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已不是少數琴行老板的偶爾經歷。而且他們往往是帶走了經營思路,甚至是關系網。
如此種種,就是大家吶喊?“現在琴行不好作現在琴行不好做”的原由
上一篇:為什么你的琴行做不大?(下)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