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樂器都是無上榮耀的,它都是一個歷史的代表。葫蘆絲作為中國民族樂器,深受大家的喜愛,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葫蘆絲的歷史悠久,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等少數民族聚居的云南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葫蘆絲又名葫蘆蕭,,是有葫蘆笙演進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顫音有如抖動的絲綢那樣飄逸而得名。葫蘆絲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漢陰豐富、聲音柔美和諧,能較好的抒發(fā)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在傣族最為盛行,每個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蘆絲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傳情意以及在田間耕作都是隨身攜帶葫蘆絲的,為大家增加了樂趣。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民族樂器工作者對葫蘆絲的改造,1950年云南歌曲團第一次把葫蘆絲的音域擴展為14個,今年來又研制出兩款新的葫蘆絲,既擴大了音量,又保存了原來葫蘆絲的特點,豐富了音響色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