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索奈克會告訴你:
關于視奏和背奏的討論在論壇上是比較多的,觀點各異。在平時練琴時是采取視奏還是背奏是比較有爭議的。我想這個問題還是等到下一篇來討論吧。我現在只談平時以背奏為主的練琴方式。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練琴的,所以我來講講自己總結的經驗。
我想本文討論一般成人學琴的背奏過程。對于機械記憶能力很強的人,比如孩子,或者是演奏天賦很高的人,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性和記憶模式是和普通樂感的成人有差異的。我不是這一類人,所以不清楚他們背奏方式。我只是記得自己剛開始學琴的時候手指記憶是非常強烈的,強烈到和樂譜記憶、鍵盤位置、手的動作這要素完全融合在一起。那種生動的記憶是現在做不到的。所以,學琴還是要從小抓起啊。
言歸正傳,就說我個人對背奏的體會。里面有幾個概念:有意識記憶,就是大腦記住的具體的樂譜,可以是音符也可以是記住了鍵盤上具體的按鍵。手指記憶,即《基礎鋼琴練習法》中的finger memory,就是一連串手指動作的記憶,這種記憶就像武術運動員練一套拳,熟練到不需要經過大腦就可以打出來。
我總結的背奏分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有意識記憶強,手指記憶弱的階段。這一階段一般在分手視奏比較熟練以后,合手練的時候我會想盡各種方法在譜子上找出規律和線索來記憶譜子。記住以后,控制手指彈出來。至于用什么方法記譜,這又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我以后整理了再說吧。當整個曲子都背出來以后會比較有成就感。這個階段手指記憶還不熟練,主要靠有意識記憶演奏,練習中產生錯誤主要是手指技術不熟練按錯或者速度上達不到,大腦發出的指令其實是對的。如果給一個五線譜本,基本能把譜子默寫出來。
第二個階段是手指記憶加強,有意識記憶淡忘的階段。通過第一階段的反復練習,手指記憶越來越強。這時候,就開始不動腦子彈了,譜子開始淡忘。靠手指記憶演奏的篇幅越來越大,只有那些技術尚有難度的地方和比較關鍵的連接部靠有意識記憶,錯誤率略有上升。這時候上臺演奏是比較好的,因為意識記憶和手指記憶基本一半一半,不容易出錯。這時候已經不能完全默寫曲子了。
我想大部分人到第二階段要么就是扔掉彈新曲子了要么就是作為保留曲目繼續練習。前者因為回課時是可以看譜子的,只要手指的技術達到,基本就不會彈錯了,老師一說過了以后就不練了。而后者的練習,意識記憶會越來越淡,基本依賴手指記憶來彈曲子,到最后甚至完全依賴手指記憶。以我自己為例,高三的時候把肖邦#c小調圓舞曲彈出來了,因為喜歡后來經常彈。平時練的挺熟的,可一到彈給別人聽,一緊張就總是彈錯或者卡住。而且每次如果長時間不彈,都要找譜子出來對一下才能重新撿起來。那個中段的情況更糟糕,每次撿起來感覺像以前沒彈過一樣。現在我重新分析原因,是因為每次練習都是完全依賴手指記憶,而且人在一種很放松和舒服的狀態進行的,手指記憶也是在那種狀態下形成和使用的。一旦人進入另一種狀態,比如緊張,手指記憶就容易被打斷。而手指記憶的特點就是一連串動作是一個整體,一旦打斷很難繼續下去,也沒法準確地倒回到上一個動作。這就造成卡殼,而且由于沒有意識記憶的幫助,彈錯時無法應對。所以有鋼琴家指出“依賴手指記憶是危險的”。
最近,我在看完張仲權的《基礎鋼琴練習法》第二章17節以后,終于明白應該還有一個第三階段。就是靠慢奏練習來恢復意識記憶。有幾點作用,第一,慢奏以后打斷了手指記憶的慣性,逼著你必須動腦子去想接下來要彈什么。第二,慢奏也可以看清自己的手在彈什么,讓手指告訴大腦現在的樂譜是什么。幾次練習以后,意識記憶就恢復了。第三,也是書中提到的,慢奏可以訓練大腦超前思考,預見自己要彈的東西和可能錯誤地地方,避免錯誤的發生。以我最近的體會,通過慢奏恢復的有意識記憶和一開始形成的有意識記憶比較,又是一種新的感受。
所以平時練習應該較少地依賴手指記憶,盡可能練習有意識記憶,當然我的理解也不能沒有手指記憶,重要的是你的有意識記憶必須能完全還原樂譜和手指動作。在這一前提下,才能準確地發揮手指記憶。
我現在背奏開始采用慢奏練習讓自己的背奏進入第三階段:有意識記憶和手指記憶雙向加強。試了一段時間發現還是很有效果的,曲子的記憶更深刻了,演奏時的錯誤率大大下降。缺點是特別費腦子。我想這也是練琴的目的吧,積極動腦去演奏才能通過練琴使自己變得更聰慧(另外也可以預防老年癡呆:P)。這一方法,我現在也只試行了一個月,更多的細節和經驗還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