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索奈克會告訴你:
許多家長都有誤區,認為鋼琴和電子琴同樣是鍵盤,而且許多地方相似,是可以用電子琴來代替鋼琴的,然而,大多家長卻不知道,電子琴彈奏與鋼琴彈奏對手指的要求的不同——力度。
雖然電子琴的鍵盤結構看似跟鋼琴一樣,但就觸鍵感覺以及對手指力度的要求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電子琴鍵盤輕軟,手指不需要用力就可以出聲,但鋼琴鍵盤硬實,對孩子彈奏來說,其手指力度和獨立是鋼琴彈奏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在孩子學琴初始,家長如果有條件最好是給孩子準備鋼琴進行練習,以避免電子琴轉鋼琴時手指力度的不適應導致孩子的遇難情緒,從而使興趣缺失。
部分家長存在這樣的想法:認為小孩剛開始學習鋼琴,因為不知道小孩最終能否堅持下去,在家用電子琴替代鋼琴來練習,打算如果小孩真能學得下去再換鋼琴也不遲。實際上,孩子學琴是否能堅持的問題,關鍵還是在于孩子學琴的興趣。我們都知道,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齡還小,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一份好奇心,都想去嘗試,可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就是這份好奇心驅使著孩子前行,但是好奇心并維持不了孩子的長久學習,所以這時,我們就要將孩子的這份好奇心,轉變為能夠保持持續的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首先,在老師方面。對于初學的孩子,老師不要過多的講學理論,而是要多上琴,借助理論聯系實際的音響,不僅可以讓孩子通過聽覺和彈奏來幫助學習,還能讓孩子看到自己進度的提升,帶給孩子成就感(會鋼琴);平時在課堂上給孩子彈奏或者布置一些孩子喜歡的樂曲,增加孩子的彈奏興趣;經常組織各種音樂習奏會來加強孩子的表演欲和臨場能力,借助孩子們的好勝心,來促進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激勵。
其次,在家長方面。在孩子遇難或者碰到瓶頸時,不要具有強迫性質的拿著棍子逼著孩子坐到鋼琴前面,這樣只會讓孩子原本從喜歡玩鍵盤到不喜歡彈琴再到后來發展成恐懼責罵,會怪罪鋼琴,覺得不彈琴都不用挨打,就再也不想碰鋼琴了。而是要多于孩子溝通,并且不時地給孩子予鼓勵,建立孩子的信心;多做親子活動,平時可以買一些帶動畫的古典音樂 VCD或DVD,在空閑的時候,同孩子一起欣賞,讓孩子邊看邊聽,跟孩子一起探討和交流圖畫變化的時候音樂也配合圖像一起變化的神奇,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對音樂的形象性有了潛意識的了解;做好老師與孩子間的橋梁,將孩子的情況及時的反饋給老師,以便老師針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教學大綱的調整。總之,讓孩子在學琴中體會到快樂,那么,即使是再艱苦的作學,他也都會堅持下去的。
8:15:05
云潔霞彩 2015/10/15 8:15:05
(1)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鳴踏板。
是英國人布勞馬(John Broadwood)于1783年發明,通常是鋼琴下最右內側的踏板,也有書上稱之為“增音器”,當延音踏板被壓時下,平時壓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揚起。使所有的琴弦延續震動,將踏板放開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壓在琴弦上制止發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會使琴聲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故又稱強音踏板(Loud Pedal)。
(2)柔音踏板(Soft Pedal):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平臺式鋼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時,琴槌會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減少,并使聲音變得非常清純、柔和。而立式鋼琴,踩下柔音踏板時,琴槌移近琴弦,藉以減輕沖力,減少打擊的長度與強度,使音量變小。它的作用就不僅是幫助演奏者彈得更弱,也是為了增加聲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質中任何敲擊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樂演奏者的弱音器"。
(3)消音踏板(Sostenuto Pedal):中踏板、選擇延長音踏板(sostenuto)。
具有特殊性能的踏板。三角鋼琴中間踏板的用途是“特定連音踏板”,用法是先彈下琴鍵并保持,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剛才所彈鍵會繼續延音,其他鍵不受影響。大部分現代立式鋼琴的中間踏板被踩下時,一塊活動的絨布會夾在琴槌和琴弦之間,使音量變得極低。通常只使用于夜間或清晨彈奏鋼琴之時,以免驚擾鄰居的安寧。所以有時候也稱為也有稱之為倍弱音踏板。
上一篇:已經沒有了
下一篇:練鋼琴的15個好習慣